大闸蟹产业:从小众珍馐到餐桌主流产业升级新篇章
在中国,大闸蟹曾一度被视为高端餐饮领域的专享美食,然而近年来,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、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,大闸蟹已逐渐走出小众圈子,成功迈向餐桌主流。本文将深度剖析这一传统产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,并前瞻其未来发展蓝图。
时间:2016.08.02 浏览:19838次
2016年可谓多雨水年份,前一阶段大江南北下个不停的雨水,导致河流上涨,阳澄湖也不例外。今年的超强降雨导致阳澄湖水面上涨,对大闸蟹的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,据悉,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可能减产10%左右。
昆山巴城蟹农吴雪林告诉记者,目前正值大闸蟹生长的关键时期,处于第三次蜕壳阶段,阳澄湖大闸蟹在生长过程中要蜕四次壳,到8月份进行第四次蜕壳,也是最后一次蜕壳。由于受前段时间暴雨影响,阳澄湖水位高、光照少、水草不足,给大闸蟹的生长带来了不利影响,一些大闸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蜕壳缓慢甚至死亡等情况。吴雪林说,自己经营的20亩养殖水域里已经发现少量死蟹,原因可能是投下的玉米、小鱼等食物腐烂造成大闸蟹饥饿而死。另外,记者从一些养殖户了解到,今年他们的大闸蟹可能减产10%。
针对目前大闸蟹生长不利的情况,日前,昆山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科专家来到阳澄湖畔,对出口大闸蟹注册养殖场开展安全风险监控。检验检疫专家向养殖户详细了解今年大闸蟹的生长情况,查看大闸蟹投苗、投饵、养殖等记录。专家还深入湖区养殖围网,检查养殖设施,对投入品和大闸蟹进行了监控抽样。
检验检疫人员采取三项举措保障大闸蟹的质量安全。一是开展安全风险监控和疫病监控,加大产业帮扶力度,保障大闸蟹质量安全;二是加强卫生防疫技术指导,及时无害化处置死亡大闸蟹个体,做好各项消毒防疫工作;三是联合农林、水产、环保等部门,密切关注因水质变化而可能引起的疫情疫病问题,对疫病、微生物、重金属及农、兽药残留等安全风险项目进行持续监控,做好各项应急预案。
眼下随着“六月黄”大闸蟹陆续上市,爬进人们的餐桌,为红八月带来童子蟹美食。
相关信息